在江西省鹰潭余江教育这片沃土上,有这样一所年轻却充满活力与文化底蕴的学校——余江区第六中学,它正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在传承地域雕刻文化与发展特色教育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自2021年建校以来,余江区第六中学始终坚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地域雕刻文化厚植于校园内涵文化建设中。秉持“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把雕刻文化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于办学治校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了区域教育发展亮点。
今年9月在全国第41次教师节,余江区第六中学荣获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又先后荣获江西省“三项文化”活动先进集体、江西省劳动教育实验校、江西省科学教育实验校、鹰潭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23年满意食品生产经营服务单位等多项殊荣。
培根铸魂 以”党建+雕刻文化”引领树人育英才
“同学们,看看这各式各样款式的樟木箱,上面的别具一格花纹,是我们师傅们一凿一凿雕刻的……”走进全国劳模、雕刻大师邹财高工作室(店),店内大大小小樟木箱琳琅满目,摆放的整整齐齐。邹财高说:“这些大部分是样品不是卖货,是让你们看得见、摸得着传统工艺的价值,每一件作品,彰显余江木雕的历史,让千年非遗焕发新生机。”
雕刻,作为余江区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承载着当地悠久的历史与精湛的技艺。雕刻文脉绵长,弦歌不辍。坐标雕刻产业示范街的余江区第六中学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弘扬这一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打造独特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余江区第六中学着力打造“党建引领+雕刻文化”品牌,创新党建工作机制,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庄严使命,厚植区域“雕刻文化”,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通过持续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牢记教育初心”主题党日活动,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六项行动”,全面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新建不久的学校,余江区第六中学以党建为舵,将“雕刻文化”融入师生发展成长中,构建“学、观、行”一体化教育链条,系统开展主题党课、线上研学、警示教育等活动。每月举办“学八项规定,树廉洁师风”专题讲座,推动教师将廉洁要求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开设“廉洁从教 立德树人”主题党课,创新“书记领学+党员研学+教师共学”理论学习模式,深化教师对廉洁从教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不断筑牢廉洁思想防线。学校还建立“党小组+备课组”双轮驱动机制,将党建阵地延伸至课堂改革,“双减”落实等核心场景,为学子多元发展搭建起平台,推动雕刻文化匠心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学校共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62场、评选“师德标兵”6期、党史宣讲20次、红色研学每学期4次、“书记校长讲党课”12次,党支部书记吴华胜带领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学困生200余人。

工匠引路 绘就区域文化课堂结硕果
余江被誉为“雕刻之乡”,现在,余江雕刻已成为余江的特色旅游文化名片。
余江区第六中学将雕刻文化引领师生高位发屋,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因势象形,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滋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体系。鉴于雕刻的基础在于绘图,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精心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一、二年级开设简笔画课程,帮助学生初步培养对图形的认知和绘画基础;三、四年级开展线条造型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构图和表现能力;五、六年级则进行素描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美术功底;七、八、九年级成立雕刻社团,并聘请全国雕刻大师宋志勇亲自任教。宋志勇大师凭借其深厚的雕刻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带来专业且生动的雕刻课程,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感受雕刻艺术的魅力,学习精湛的雕刻技艺。这种系统化、阶梯式的课程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和雕刻的兴趣,更为他们深入了解和传承雕刻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领略雕刻文化的魅力,学校组织学生每月前往雕刻博物馆和雕刻一条街各雕刻大师的工作室开展研学活动。在雕刻博物馆中,学生们漫步于历史长廊,欣赏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雕刻作品,从古老的传统雕刻到现代创新之作,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余江雕刻文化的发展历程。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不仅惊叹于雕刻大师们的高超技艺,更深入了解了雕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而在雕刻一条街的大师工作室里,学生们得以近距离观察雕刻大师们的创作过程,感受他们专注投入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师们现场的指导和讲解,让学生们对雕刻技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种身临其境的研学活动,将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对雕刻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责任感,收到较好的效果。
余江区第六中学在省级书法比赛11人获奖、电子百讲比赛中123人次获省市区的奖项、区类各类参赛累计289人获一、二等奖。
雁群齐飞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余江区第六中学坚持“五育并举”生动实践,以创建“塑品铸正,启智培和”引领树人育英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雕刻文化”的精髓,深植根于每一名学生心田。
教师不能止步于传授书本知识,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余江区第六中学通过机制创新与平台搭建全面赋能教师成长。学校依托系列班会课程、名师讲堂、青蓝工程、家长课堂、生涯规则课及优秀家长宣讲活动,以项目式学习、课题研究、教学研讨、成果提炼为路径,推动教师进阶。
余江区第六中学还在致力于构建高品质教育体系的征途中,采取校内指导与校外指导相结合,邀请了江西思政名师工作室导师周华选开展各级各类教学研讨、名师培训等,整合教育资源,在推动教学科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为了进一步拓宽教师的视野,促进不同年级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学校组织教师到省内外优秀中学学习。通过“引进来”讲学,“走出去”学习,夯实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师生专业成长提质赋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余江区第六中有4位教师立项省级课题、21位教师获省级教学业务竞赛一、二等奖、17位教师获市级优秀课例一等奖:2025年余江区新课标素养大赛中41名教师获奖;首届初三重点高中录取率超30%,位列全区公办学校前列。
从党建引领到文化浸润,从教师发展到学生成长,余江区第六中学始终以“雕刻者”的专注深耕教育沃土。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雕琢出更璀璨的育人篇章,(何秋华 夏米芳)
法治宣教中心
编辑部:刘小红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