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言献策丨把饭碗端得更牢
2025-03-09 11:53:19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远航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全国两会上,围绕如何把饭碗端得更牢,多位代表委员积极建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首先要筑牢种业基石。“增强粮食稳产保供能力,提升单产是关键,而优良品种则是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乌鲁木齐)分中心副主任王威说。从事种质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30多年,王威一直关注着种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在日常工作和调研中,他发现近年来我国种业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育种创新方面,面临育种科学家短缺、科技合作不足等;在品种管理方面,存在品种多、乱、杂,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
王威认为,种质资源保护和种业发展仍需多方发力。“建议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实现核心种质资源的自给,加强育种创新能力,保障优良品种供给,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原始创新活力,同时,完善政策保障,不断提升种业管理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胡培松长期与农民打交道,在一线工作和调研中,胡培松看到,耕地出现“非粮化”情形,很大一部分不是被闲置荒废,而是承包土地的农民为获取更高经济效益,改种其他作物。
“从根本上解决耕地‘非粮化’,必须多角度完善种粮利益保障机制,增加种粮农民‘到手钱’,提高种粮积极性。”胡培松建议,国家财政设定耕地功能恢复专项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担,确保复种后的土壤、排灌达到一定条件,并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等方面为相关农户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
土地是粮食的“命根子”,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持续关注黑土地保护问题。“黑土地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优质农产品供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冷友斌说,“十四五”时期国家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调研发现,黑土地保护利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挑战,如保护力度相对不足、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不足、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等。
对此,冷友斌建议,“十五五”时期继续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实现黑土区保护全覆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黑土区大力推广有机粪肥还田模式,并通过积极打造“黑土优品”等特色农业品牌,为黑土区保护增添动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执行总编:曹锦宝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