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1927年2月生,山东文登人。1943年2月参加抗日队伍,随所在的八路军东海军分区文西独立营参加战斗。1945年6月因伤退伍回乡。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我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现威海市文登区)山西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0年2月18日清晨,天还没亮,日本侵略军就在大“扫荡”中侵占了文登城。从此,文登军民开始了敌后抗战。1942年11月中旬起,日军调集2万主力部队,向烟威地区展开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年关拉网扫荡”,其间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1943年,活跃在文登地区的八路军东海军分区文西独立营被迫采取防御措施,进山躲避日军的大“扫荡”。随着国民党安廷庚等部投降日军,文登城的日伪军人数增加到800余人,抗战形势十分严峻。
这个时候,我正在山后完小读书,亲眼看见日本兵在村里烧杀抢掠的暴行,仇恨的种子在心里扎了根。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去参军,赶走侵略者,保卫家乡!”1943年深秋,我瞒着家人跑到文西独立营驻地,在报名册上工工整整写下自己的名字。
因为我有读书识字的经历,营长田夫非常看重我,班长和战友们也向我悉心传授作战经验,教我怎么辨别枪声远近,如何判断风向对弹道的影响。我白天刻苦训练,晚上琢磨战术,很快成为机枪班的骨干。文西独立营作为战斗力较强的地方武装,常被当作独立团使用,所以,我与战友们经常参加伏击战、攻击战,日伪军被我们打得丢盔弃甲,不敢轻易离开据点。
1944年11月下旬的一场战斗,我现在回想起来仍然热血沸腾。当时,文西独立营得到情报,驻扎威海的日军强迫蒿泊村附近的老百姓为其修筑据点,并派出两个中队的伪军近200人驻守据点。上级命令我们文西独立营与威海独立大队联合行动,准备吞掉这股日伪军。
天刚蒙蒙亮,战斗就打响了,伪军凭借地形和火力优势负隅顽抗,我与机枪班的战友架起枪,死死压制住对方火力。1连1排的弟兄们乘势而上占领敌营屋顶,伪军顿时陷入混乱。按说这时候我们机枪班的任务已经完成,可以原地休整了,可年轻气盛的我盯着敌营方向,心里盘算着“二鬼子”手里肯定有好枪,便跟班长说:“咱们去换枪吧?”
班长看着我笑了笑:“就你小子心眼多!”得到他的回应后,我借着黎明前的薄雾,猫着腰偷偷摸到敌营南正厅。戴上机枪班的专属头盔,往梯子上一站,“哗啦”一拉枪栓,那些伪军吓得魂都没了,抱头就想逃跑,可这时局面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三八大盖、轻冲锋枪、短枪,我比划啥他们就扔啥,别提有多痛快了。这场战斗,我们歼灭敌军中队长以下150多人,缴获轻机枪、步枪、手枪100多支,打出了我们文西独立营的威风。
这场仗过后,战友们说我“能文能武”,营长田夫也总叫我“文化兵”,说我“脑袋瓜子比枪杆子还灵”。每次想起田营长,我的心里都是热乎乎的。1945年暮春,胶东的槐花开得正盛,空气里都是甜的,我把田夫营长亲手写的推荐信郑重揣进怀里,昂首挺胸奔赴东海司令部。凭借在文西独立营的战绩,我被选为于得水司令员的警卫员,穿上新军装的那天,我心中满是激动,期盼着能够再立新功。
那时候,已经日暮西山的日本侵略者被围困在据点惶惶不可终日,只能靠外出抢粮为生。5月20日,一队日伪军400余人自烟台东下“扫荡”,于得水司令员指挥麾下的文西独立营、牟平独立营在牟平沙子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可是,由于向导失误,文西独立营在战斗中丢失制高点,日伪军居高临下疯狂扫射,子弹“噗噗”地打在战士们藏身的土坡上,扬起阵阵尘土,我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鲜血浸透了脚下的土地。
生死关头,我只觉得眼眶被火烧着似的滚烫,周遭的枪声响成一片,可我顾不上躲,像鹰盯着猎物似的锁定前方。借着每一处掩体,我在枪林弹雨中匍匐、穿梭,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战友们找到突破口。当看到一名受伤的战友瘫倒在血泊中时,我想都没想就冲了过去,一把将战友背起,凭借此前训练积累的经验和对地形的判断,带着战友朝安全区域突围。突然,身上传来一阵剧痛,我被流弹打中了,但我脚下不敢有丝毫停顿。后来,我咬牙坚持着又把好几个战友带出了包围圈,自己却因为伤势过重,只能复员回乡。
当时,组织给我安排了工作,可我只想回文登老家。地荒了,得有人种;家散了,得有人守。于是,我用这双拿过枪、受过伤的手握紧锄头,在黄土地上耕作起来。
后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时,我正在田里干活,锄头“哐当”就掉地上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那些年,天天盼着这一天,可多少战友没能等到。我床头的木盒里一直存着一张老照片,是我和战友们的合影,里边还有党和国家颁发的纪念章,我把它们放在一起,因为这些荣誉是属于大家的。
抗战胜利后的80年时间里,我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刚解放时,村里都是土坯房、茅草房,大伙儿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到处是楼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国家对我们这些老兵也很照顾,有各种关怀政策,让我能安享晚年。作为七级伤残军人,我每月按时领取抚恤金,还有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保险等多重保障。每到建军节和春节,民政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同志都会带着生活用品、慰问金之类的来看我、关心我。
现在的我快百岁了,走路得拄拐,可部队的规矩没忘,每天自己打饭、洗衣、整理内务,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这是军人的本分。在养老院的小菜园里,我还常教护工种菜:“种地要看时令,就像打仗得看战机,不能马虎。”
“咱老百姓的队伍就是八路军,共产党领导他坚决杀敌人……”这是我最爱唱的一首革命歌曲,是我和战友们刻在骨头里的记忆,八十多年了,一点儿没褪色。每当歌声响起,我浑身就充满了劲儿。
养老院的护工们常说,我的眼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枪林弹雨的过去,有冲锋号,有并肩作战的战友兄弟;一个是和平安稳的现在,有国家的照顾,有晚辈的敬重,还有我最爱的田园生活。吃过苦,流过血,才知道和平有多宝贵。希望孩子们永远记住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张明 口述 张彤彤 记录)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执行总编:曹锦宝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