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坚决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物质基础。江苏省涟水县纪委监委紧盯群众关心关切,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坚持监督、办案、整改、治理一体推进,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统筹,形成监督合力。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整治措施,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发力。一是与职能部门协同。强化与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发整治任务分解表,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划定时间节点,压茬推进。督促镇(街道)党(工)委扎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做到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二是加强片区协作。建立片区协作工作机制,将全县划分为五个片区,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信访举报、问题线索、监督事项全部纳入片区协作范围,由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每周调度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实现片区内案件联查、信访联办、监督联动全面贯通。三是用好基层监督力量。充分发挥各镇(街道)监察员办公室近距离监督的优势,推动全县16个镇(街道)围绕资产资源处置、财务管理、债权债务管控、村级工程项目管理等重点环节,逐项开展自查自纠。
聚焦重点环节,拓展监督方式。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点环节,找准问题、精准发力,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一是交叉监督解难题。针对农村集体“三资”量大面广、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派出3个指导组围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资产资源处置、债务、工程项目管理等4个方面,利用片区协作、联合交叉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56次,排查出疑似问题30个,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题。二是数字监督提效率。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助力监督,聚焦村级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搭建村级小型工程大数据监督比对模型,设置拆分工程、虚假招标、借用资质、优亲厚友等4种比对规则,对工程实施、资金收付、资产管理和账务处理监管实现全流程覆盖,发现存疑问题131个。三是分类处置强震慑。严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重拳出击、严查快处、形成震慑,对重点问题处置进行会商会审,对重点问题线索由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跟踪督办,对涉及县管干部的问题线索直查快办。
推动建章立制,确保常态长效。在督促整改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推动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做到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是健全平台监管预警机制。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嵌入村(社区)集体“三资”监管预警监督模块,围绕产权交易、资源管理、资金管理等5个方面,设定21项预警种类,按预警层级由监管部门或纪委监委分类处置。二是完善制度执行保障机制。针对查处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的坐收坐支、规避监管拆分工程、变通处理费用等共性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份,编发典型案例通报5起17件,督促全县各镇(街道)、部门引以为戒、对照整改。加大对农村集体“三资”公示公开、惠民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守好群众“钱袋子”。三是办好民生实事暖民心。深入调研了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发现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9个。重点关注乡村发展中道路不通达、老破损坏等现象,联合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推动各镇(街道)实施农村道路通达行动,修建道路7条,惠及群众8800余人,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滕宇)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总编:曹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