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司法所,先锋调解室的两面锦旗墙十分惹眼。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该所原所长曾先锋化解纠纷的生动故事。
从事调解工作30多年,曾先锋以勤勉耐心的工作热情、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和无私担当的敬业情怀,妥善处理了无数矛盾纠纷,推动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14年1月退休后,曾先锋接受返聘成为专职调解员,参与化解纠纷1000多件,成功率98%以上。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先锋获得了“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先锋。”在西天尾镇,很多群众认识曾先锋,曾先锋也能准确无误地叫出对方的名字。他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曾经有一次,该镇三个村数百户村民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发生纠纷。曾先锋主动来到纠纷所涉地块,通过查阅相关文书、勘察土地性质、丈量土地面积逐渐厘清了纠纷焦点。紧接着,他挨家挨户倾听大家的诉求和想法,最终在统筹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方普遍认可的调解方案,成功化解了集体访的风险。
曾先锋业务熟练、办事公道,不光本地人信赖他,外地人遇到纠纷时也同样愿意找他。
在西天尾镇某鞋厂工作的贵州籍工人小洪,在上班期间不慎被工友驾驶的托运耗材车撞倒,右手腕受伤,导致她无法继续在原岗位工作。鞋厂依照惯例提出给予小洪6000余元赔偿金,小洪则认为伤情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理应获得更多赔偿。鞋厂则主张事故因员工操作失误而起,厂方已尽到安全生产提醒和救济义务。双方僵持不下,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
小洪四处打听求助,最终找到了曾先锋。经过深入交谈,曾先锋了解到,小洪家庭经济困难,全靠打工维持生计。但她却因受伤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曾先锋一边用温暖的话语安抚小洪激动的情绪,一边耐心地向她解释相关法律规定,让她对自己的权益有更清晰的认识。
为了找到比较圆满的纠纷解决方案,曾先锋骑着他那辆嘎吱作响的自行车,多次往返鞋厂和小洪家中,分别做小洪和鞋厂负责人的思想工作。他动之以情,引导鞋厂负责人换位思考,多站在小洪的角度给予人文关怀;他晓之以理,耐心地向小洪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并结合她的实际情况,给出找工作的实用建议。在曾先锋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双方的态度逐渐缓和。于是,曾先锋适时安排双方面对面协商,并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人文关怀中,成功为小洪争取到了包含误工费、营养费、陪护费等在内的4.6万余元赔偿,这起纠纷也得以圆满化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的曾先锋依然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为属地平安建设贡献力量。
2020年“龙抬头”这天,一起突发的工伤纠纷打乱了曾先锋回家过节的计划。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愈演愈烈。曾先锋火速赶往现场,全身心投入调解工作中。然而,就在调解结束回家途中,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撞上了曾先锋自行车的后轮,他连人带车摔进了绿化带中,头部、背部、手臂多处受伤。即便年事已高,受伤后的他在住院期间,依然心系调解工作,采用线上方式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在曾先锋敬业、奉献精神的感召下,西天尾镇一些熟悉法律法规的热心人自愿加入到以曾先锋名字命名的个人品牌调解室——先锋调解室。作为先锋调解室的负责人,曾先锋把自己多年的调解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调解员们,指导大家合法、合理、合情地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如今,曾先锋的手机号码已成为西天尾镇的群众热线,承载着越来越多群众的信任与期待。在莆仙方言中,“曾”姓的发音与“真”相同,所以当地不少人开玩笑说:“曾先锋,你就是调解一线的‘真先锋’!”(通讯员 吴震 金怡萍)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执行副总编:李守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