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通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表层显性腐败大量清理,新型隐性腐败得到有力查处,各领域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树立。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坚持将精准理念贯穿监督办案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着力实现精准发现、精准查处、精准治理的系统闭环,坚决打好正风反腐主动仗。
精研细判,提升线索处置精准度
一是源头筛查定重点。构建“多源汇聚+智能初筛”机制,整合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组织人事、群众反映等多渠道信息,对线索来源、可查性、关联度、时效性等关键要素进行精细过滤,有效滤除重复、无效或明显失实线索,锁定重要线索。建立分类预警体系,对涉及“一把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或反映集中、情节恶劣、可查性强的线索,实行重点管理、重点标注、重点跟进,确保办案资源精准投放。
二是多层关口强研判。探索“双重研判+专家会诊”模式。由案件监督管理室进行基础研判,依据线索内容、涉及领域、对象身份等提出初步分办建议。由案件承办部门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领域特点和办案经验进行深化分析,拟定个性化处置方案。对重大疑难复杂、专业性强或涉及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问题线索,视情邀请财政、审计、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等领域专家库成员进行“会诊”,借助专业优势提升研判穿透力。
三是精细管控提质效。对每一条线索从录入登记、分析研判、审批分办、处置执行到办结归档,实施全周期管理。定期开展线索处置“回头看”,重点分析研判准确性、处置时效性、成案转化率等,持续校准管理精度。
循线深挖,提升审查调查精准度
一是完善机制破难点。实行“关键案件包联攻坚制”,针对重大、复杂或涉及“关键少数”等的案件,由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案领办,全程统筹资源、协调内外、破解梗阻。建立“班子成员下沉日”机制,定期深入办案一线实地督导,现场解决难点痛点。建立类案分析机制,对具有相同领域背景、相关联人员等情况的案件进行串并分析,发现规律性、普遍性问题,制定常见违纪违法案件证据收集指引,提升办案效能。
二是协同联动聚合力。深化“室组地”联动,由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牵头,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县(市、区)纪委监委紧密配合,形成纵向指挥有力、横向协同高效的“联合单元”。推行“线索联核、案件联查、审理联审、总结联评”四联机制,实现信息互通、手段互补、力量互助。在联动工作中,特别强调信息共享的即时性和关联线索的交叉印证,为循线深挖提供支撑。
三是内外联动破壁垒。健全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措施配合、结果反馈”全链条协同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即时碰撞与深度挖掘。对疑难复杂案件,探索“提前介入会商”模式,视情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参与分析,深挖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链条和“围猎”网。
四是深入核查求突破。将循线深挖作为提升办案精准度的关键贯穿案件查办始终。对相关信息进行多维度关联分析、穿透核查,精准发现异常交易、隐性资产、特定关系人及可能存在的“白手套”“影子公司”“期权交易”等问题。在核查具体问题时,不孤立看待单一线索或单一对象,同步关注其背后的责任链条、利益链条以及可能存在的窝案串案,通过精准锁定关联人、关联事、关联领域,实现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深层次突破。强化证据意识,严格依规依纪依法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
审慎研判,提升纪法适用精准度
一是精准适用纪法条规。强化法治思维和程序意识,严格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定性处理。围绕违纪违法构成要件,对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对关键事实、争议焦点进行反复推敲、精确认定,准确区分违纪与违法、个人责任与领导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综合考量违纪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被审查调查人的认错悔错态度、配合组织审查调查、退缴违纪违法所得等表现,所在地区、部门、领域的政治生态状况,以及同类案件的处理情况,避免畸轻畸重,确保处理结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二是精准贯通纪法情理。在坚持原则、严格执纪执法前提下,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和案件审理全过程。充分听取被审查调查人的申辩意见,保障其合法权利。做好处理处分后的回访教育,体现组织关怀,促进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三是精准把握政策界限。用好党的政策和策略,在准确运用“四种形态”上下功夫,综合把握问题性质、情节、后果、影响、态度等多种因素,区分不同情形,依规依纪依法予以相应处理,做到宽严相济、精准得当,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系统施治,提升促改促治精准度
一是注重及时总结复盘。案件办结后,由市纪委监委分管领导主持,召集审查调查组、案件审理室、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涉案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对证据链条完整性、程序合规性、定性准确性、量纪恰当性等进行全面回溯检视。深入总结经验与不足,形成《类案办理指南》等。
二是注重分析政治生态。强化案件统计分析“智库”功能,围绕案件领域分布、违纪违法手段演变、涉案人员特征、腐败高发易发环节等开展穿透式分析,形成相关地区(单位)政治生态分析报告。将分析成果转化为《执纪执法态势研判报告》或《重点领域风险预警报告》,为精准部署集中治理提供支撑。
三是注重完善制度机制。推行一案“六查”工作法,一体推进查当事人、查作风、查责任、查制度、查事、查权。查当事人,重点查其违纪违法和涉嫌职务犯罪的基本事实、思想根源;查作风,重点查精神面貌好不好、工作作风实不实、“八小时以外”管没管;查责任,重点查主体责任是否落实、监督责任是否履行;查制度,重点查“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内控管理制度等是否完备、有无执行;查权,重点查权责配置是否合理、权力运行是否科学、履职行权有无制约等。案件办结后,精准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直指病灶,明确整改要求、时限和责任。建立“建议提出—整改落实—成效评估—回头看”的闭环管理机制,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追责问责,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杨阳 李正泽)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执行总编:曹锦宝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