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编制和实施了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增强五年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如何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如何理解这一判断?
杨永恒:以发展战略和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秘诀”,是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重要体现。
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对长远目标的长期坚持,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编制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就是有序推进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每个五年规划都是在分阶段落实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通过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指引政府、市场、社会和全体人民朝着长远战略目标不断奋进。
当前,我们正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按照党的二十大战略安排,“十四五”至“十六五”三个五年规划锚定的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然后再用“十七五”至“十九五”三个五年规划达成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记者:为什么说规划编制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目标的过程?如何最大限度增强五年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杨永恒:规划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调动全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广泛民主参与,明确共同的发展目标,并通过配置公共资源、引导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划编制本身是一个社会动员过程,是不断统一思想认识、凝练社会价值观、形成共同目标的过程。
扩大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有助于增强各类主体对规划的“认同感”并内化为参与规划实施的行动自觉,进而形成全党全社会推动规划落地见效的强大合力,最终有利于规划任务的达成和规划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五年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因此,编制好五年规划,要深入基层、走好群众路线,把基本情况摸清楚,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同时,让社会各界有序参与议题设置、目标设定、方案设计等各阶段各环节,就发展环境、关键问题、重点任务等表达意见和建议,不断统一思想认识,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方案和目标。
记者:如何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各部门应如何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
杨永恒: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论述为指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同时,要前瞻研判“十五五”时期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锚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集群策、汇众智、凝人心,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以及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确保编制出科学可行、务实管用的规划。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规划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要义,并落实到本地区本部门的“十五五”谋划中,同时要通过建立规划落实责任体系、规划实施评估机制等强化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以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副总编:李守岭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