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市纪委监委将整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纳入“点题整治”监督重点,通过查阅食堂账目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强化监督检查,压实食品安全责任,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图为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联合驻在部门在校园食堂查看菜品留样、食堂消杀等情况。杨帅 摄
福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这片土地上,根植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民初心与实干基因。
20世纪90年代的苍霞,是福州典型的棚屋区,住房大多由便宜的杉木板拼接而成且年久失修。“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2000年7月2日,在苍霞棚屋区座谈会上,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一诺千金,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启动。这句朴素而厚重的话语,正是党的宗旨意识的生动注脚。
2021年,福建探索开展“点题整治”工作。5年来,这场由“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的行动日益完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指导各地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让群众可感可及。
一句跨越二十五载的承诺,正通过新时代制度化的路径,源源不断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
点题是起点,破题靠合力
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民生问题时,治理如何更加精准对接民意?如何构建更高效的多元共治格局?
选择权交到人民手中。2021年初,福建省纪委监委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年度“点题整治”选题建议。通过12345平台、信访、基层调研等多渠道收集的民生热点显示,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问题最为集中。首批18项“民生清单”由此出炉,“开门整治”赢得民心。
“从个体的心声中,梳理出社会关切的‘最大公约数’。”面对零散的留言,该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将留言按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精细分类、逐一筛选。
精准点题仅是开端,破题关键在于凝聚各方同题共答的强大治理合力。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万千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数据显示,福建省依靠校外配餐的学生达30万人。2023年度“点题整治”选题征集时,群众对此十分关注、呼声强烈。省纪委监委将“整治中小学配餐(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纳入重点考量,采取书面征询、上门会商等形式,同职能部门深入沟通。
在与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沟通时,两个部门均表示,该问题涉及学校食堂、配餐单位、学校周边流动摊贩等多个主体,建议聚焦制度明确、操作性强的环节作为整治切入口。
“让‘点题整治’项目落地见效、群众可感可及,关键是找准发力点、形成共识。”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张庭表示。经过组织会商、深入探讨,三方达成一致,将整治重点调整为“整治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确保集中发力。
点题是起点,破题靠合力。纪检监察机关以强有力的监督贯穿始终,建立“项目进度每月督办”机制,通过“室组”联动压实职能部门责任,并推动“明厨亮灶”全覆盖、家长监督员常态化参与。
“点题整治”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单一问题,更在于形成“解决一个、治理一片、规范一域”的长效机制。
经过5年实践,该省纪委监委明确了“可操作、可整治、可见效、可评估”的“四可”选题标准和严密工作闭环,力争每个项目都能点准要害、治出实效。
监督是压力也是动力,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5年来,面对复杂的民生问题,福建基层干部不懈探索、锤炼作风,不断强化担当精神、提升服务本领、努力破解难题。
晚饭过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连洋路钱隆世家3号楼的住户们漫步在楼下的商业街,舒心惬意。而去年这个时候,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小区楼下商业街,外卖餐饮商铺生意火热,但油烟排放却杂乱无章,有些排放在商业街内,有些在后墙打洞或者直接在窗户上排气,甚至有店铺将油烟排到与住宅区相通的管道,导致油烟外溢。小区业主苦不堪言,纷纷向12345热线投诉。
接到投诉后,晋安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干部邓伯玮带着几位同事来到商业街调查核实。他们发现,14家餐饮店中,9家是从事煎炒油炸烧烤类的“重油烟餐饮”。
油烟扰民问题,根据相关条例,属地政府、生态环保、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单位都有涉及,是典型的“九龙治水”难题。
去年2月底,“城市餐饮油烟污染扰民”问题被选为“点题整治”项目。
一场多方参与的治理就此展开。鼓山镇政府牵头,联系连洋社区、小区物业公司、投诉业主、餐饮商家、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先后组织了3场现场协调会,大家围坐一起讲问题、论方案。对油烟味强烈的餐饮店朝小区一侧的窗户用亚克力板封堵,避免气味外溢……在一次次协商中,逐渐达成共识。
监督是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力量之一。省、市纪委监委以及省纪委监委驻生态环境厅、驻住建厅纪检监察组开展“室组”“组组”联动,通过约谈相关部门、共同前往现场查看问题,厘清职责分工,对整治不力、敷衍塞责的干部严肃处理,有力督促职能部门和经手干部增强“解题”意识,尽快跟进整改。
实时纠偏、动态反馈,监督是压力也是动力。干部的工作作风、执法方式在“点题整治”中发生转变,不仅主动性增强,还善于借势借力,创新解决办法。不少职能部门干部表示,“点题整治”让各部门联动工作有了契机和抓手,能以更大力度去解决甚至根治,做成了他们一直想做却没做成的事。
“点题整治”,并非简单地满足于完成任务。程序终结,并不代表群众满意。如何以群众标准评判整改实效?
今年1月,针对2024年度“点题整治”项目,省纪委监委推出“‘点题整治’年度评价榜”,通过网络邀请群众结合切身感受投票。结合相关“点题整治”项目,省生态环境厅还单独委托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开展评价。
“每年我们都在不断调整完善评价机制,使其更加科学客观,既让群众满意,又让部门服气。如果评价不达标,部门就无法结题,要深化推进、继续整治。”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陈宇舟说。
改出好作风,树起好形象。5年来,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城市餐饮油烟污染、个体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等行业性、系统性顽瘴痼疾得到纠治,干部队伍作风持续改进,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放大“点题整治”效应,推动社会治理进步
随着实践持续深入,“点题整治”工作机制效应不断放大,推动各部门形成责任边界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基层善治、提升治理效能。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如何解决细微的社区矛盾,考验着基层治理能力。
苏振贵是泉州市安溪县凤城镇文昌社区党支部书记,曾经常常为所辖小区的账目发愁——缺乏有效监管,公共账目成了一笔“糊涂账”。这也是众多社区干部的烦心事。
2021年,“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业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开等问题”被纳入“点题整治”项目,一场治理攻坚战就此展开。
为了弄清小区公共收益账目,安溪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木钗和县住建局工作人员一起到蓝溪国际小区走访。
走访中,大家发现了蹊跷——合同出租方签字处,均是蓝溪国际小区业委会原主任肖某的名字,约定的租金低得离谱。随后的一个月内,经过多次排查取证,问题事实基本查清,相关人员也被严肃处理。
如何长效解决“糊涂账”问题?苏振贵提出了新思路:“我觉得小区的账目,社区要审、业主要看、流程要规范!”
“业账社审”监管模式应运而生。小区业委会的每笔收入支出在报账之前,报所在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分级审核,并接受县、镇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社区党支部纪检委员的监督。整个过程严谨高效,有效防止在费用上动手脚。
在探索“业账社审”之外,省住建厅配合省人大修订出台《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形成物业公共收益“点题整治”全链条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统一公示、公共收益专户、抽查核实、年度审计等制度,防止物业服务企业侵占公共收益,获得群众广泛认可。
“点题整治”的生命力在于精准和协同。多方力量的深度参与,除了解决具体问题,还从更高层面推动行业治理、社会治理。
在实践探索中,“点题整治”机制也在逐渐完善,持续助力提升治理效能,特别是注重制度、技术等综合赋能。
省司法厅依托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闽执法”,对涉企行政检查行为进行数量管控、实时预警、全程监督;省住建厅打造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将租前服务和租后管理全过程纳入;省财政厅和农业农村厅牵头升级改造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精准监督农村“三资”运行情况……源于“点题整治”,全省多个单位升级数字手段,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能力稳步提升。
5年来,福建“点题整治”工作持续深化,结出硕果。如今,深刻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点题整治”经验正在福建各地落地生根,持续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浪潮。
短评
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张梓健
人民群众身处生产生活一线,对冷暖安危感受最深刻。社会治理的效果如何,他们有着切身体会;社会治理的问题何在,他们有着敏锐观察。“问需于民”既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工作准则,又是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答卷的务实方法。
从早期福建等地的积极探索,到如今的全国推广,群众点题机制以群众诉求为靶向、群众需求为目标、群众满意为标尺,将群众的关切和诉求直接转化为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治理落脚点,成为推动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一剂良方。
精准定题是前提。“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校园餐,看似是一蔬一饭,但涉及学校食堂、配餐单位等多个主体。收集相关选题后,福建省纪委监委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搞毫无重点的全面整治,而是与职能部门“坐下来”充分研判、形成共识,最终决定收窄整治范围,聚焦可操作性强的“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发力。广泛收集选题,并基于问题实际和职能部门实际精准确定选题,才能确保整治的方向不偏、靶心不变,取得实效。
合力整治是关键。群众呼声强烈、长期未解决的民生痛点问题,往往涉及多部门,有些甚至是难啃的“硬骨头”。纪检监察机关要做实做细监督工作,推动厘清部门职责界限,在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中,将部门职责“串联”起来,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同题共答、凝聚合力,推动责任压实、作风改进、履职到位。
群众满意是标尺。让群众满意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开门搞整治,就要让群众当“阅卷人”。从福建的实践来看,“点题整治”年度评价榜量化了整治成效,发挥了“指挥棒”作用:评价不达标,部门就无法结题。对于已达标的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塑强“长板”优势;对于未达标的工作,深化推进、继续整治,补齐“短板”弱项。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努力让群众可感可及、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总编:曹锦宝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