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来信
赓续抗战精神 勇担复兴使命
鹰潭市余江区中童镇人民政府 龚鑫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的纪念大会及阅兵仪式,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庄严致敬。那段持续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不仅为中华民族赢得了独立与尊严,更熔铸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这簇从战火中诞生的精神火种,历经八十载风雨洗礼而不熄,在新时代依然是凝聚民族力量、指引复兴征程的精神灯塔。
烽火淬炼中,全民族的同心御侮孕育了抗战精神的根基。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山河,无数先烈挺身而出: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以草根充饥仍坚守阵地,赵尚志率领抗联将士在林海雪原中屡创奇功,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纵身跃下悬崖。从平型关大捷的号角到百团大战的烽火,从正面战场的浴血厮杀到敌后根据地的游击抗争,全民族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团结,奏响了反抗侵略的最强音。这团结不仅是国共合作的携手并肩,更是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生死与共——工人捐出工资支持前线,农民送子参军、送粮支前,知识分子以笔为枪唤醒民众。正是这种“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民族凝聚力,让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刻守住了民族的精神火种,最终迎来侵略者投降的历史性时刻。
时代浪潮里,新中国的奋进实践延续着抗战精神的血脉。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80年来,抗战精神中“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风骨,在新中国的发展征程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面对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前辈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起工业体系;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考题,奋斗者们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让中国经济跃居世界前列;进入新时代,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日夜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用自主创新诠释自强品格;乡村振兴战场上,无数干部群众携手攻坚,让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用团结奋斗续写时代华章。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抗战精神始终是凝聚力量的纽带、破解难题的钥匙,成为新中国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
青春接力中,新时代青年以自觉担当传承着抗战精神的火种。“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始终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80年前,无数青年投笔从戎,用青春热血践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誓言;今天,新时代青年在各自岗位上接过精神火炬,让抗战精神在实践中绽放新的光芒。航天青年在星辰大海中追逐梦想,让“天宫”遨游太空;戍边青年在雪域高原坚守岗位,用青春守护家国安宁;青年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日夜攻关,为科技自立自强添砖加瓦。纪念抗战的胜利,对青年而言不仅是铭记历史,更是要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要在历史学习中感悟初心,从赵一曼、杨靖宇等先烈的事迹中汲取力量;要在实践磨砺中增长本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要在国际视野中坚定自信,既不忘过去的苦难辉煌,更要珍惜当下的发展机遇,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让抗战精神在复兴征程中绽放新的光芒。
80载岁月流转,硝烟早已散尽,但抗战精神从未远去。从烽火中孕育,到建设中延续,再到青春里传承,这簇精神火种始终照亮着民族前行的道路。纪念胜利,是为了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更是为了让抗战精神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让我们以历史为镜、以精神为炬,让团结御侮的力量凝聚成发展合力,让自强不息的品格转化为奋斗动能,让青年一代的担当续写复兴华章,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成为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
法治宣教中心
编辑部: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