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兴民,1927年2月生,山东梁山人。1944年参加冀鲁豫军区抗日第三支队;1945年11月编入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第二十旅第六十团,后参加巨野、定陶、鄄城等战役;1946年6月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后参加豫东、淮海等战役;1949年,参加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等行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获得八一华北解放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1927年,我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就在地里干活,双手磨满了老茧。1944年初,寒风凛冽,日本侵略者来我们这里扫荡。那天,邻村火光冲天,一些乡亲哭喊着逃过来,哭着告诉我们,房子被烧光了,他们没来得及跑的家人都没了……那绝望的哭喊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我心上。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我要去当兵,赶走侵略者,保卫家园!
1944年2月5日,我记得很清楚,一支佩戴“八路军”臂章的队伍来到我们村子,一听说他们是抗日的队伍,我想都没想,连夜收拾了几件衣服,带上家里攒的干粮和仅有的几块钱,悄悄跟上了队伍。那时候参军,都是自带干粮、自揣路费,只为了跟着队伍早点把侵略者赶出去。
刚进队伍,我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一名杀敌经验丰富的老兵,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握枪、如何瞄准、如何利用地形进行隐蔽。他告诉我:“战场上不能怂,只有比敌人更强、更快,才能先把他们撂倒!”我白天琢磨着他的话刻苦训练,晚上就着油灯擦拭枪支,暗暗发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那时队伍的装备很差,一个排才配两挺机枪和一门简易火炮。每人发一支“汉阳造”,一次只能装五发子弹。最让人头疼的是,枪管打久了会发烫,连续射击不到三百发子弹就烫得握不住。但枪就是战士的命,就算手被烫得脱皮,大家也都握得紧紧的,没有一个人放手。因为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去。
后来,我们的队伍来到郓城县附近,主要打游击战。这期间,我虽然没打什么大仗,但一次次小规模的游击战,让日军、伪军不得安生,也让我这个新兵蛋子慢慢学会了怎么跟敌人打交道、怎么在战场上活下去。这片土地上的沟沟坎坎,也渐渐刻进了我的脑子里。
真正让我体会到战争惊险的是1944年的郓城之战。当时,郓城县城驻扎着100余名日军、1000多名伪军,他们凭借装备优势,肆意骚扰百姓,气焰嚣张。我们排30多人接到突袭命令后,在一个寂静的午后,悄悄向敌军据点靠近。
战斗刚一打响,就有数倍于我们的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我们一下子陷入了包围圈。子弹像雨点般射来,爆炸声震耳欲聋。我趴在土坡后,清楚地听到子弹噗噗地打进土里的声音。身边的战友突然闷哼一声,鲜血从他的肩膀涌了出来。班长发现后,匍匐过来,迅速给他包扎。为掩护他们,我端起枪,朝着敌人猛烈射击。子弹在身边呼啸而过,有一发甚至打穿了我的衣袖。看到这边情况危急,战友们端着“汉阳造”奋勇向前、吸引火力,死死顶住敌人进攻,没有一个人退缩!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宁死不当俘虏”的信念,大家硬是从敌军包围圈中撕开一道口子,成功突出重围。天色渐暗时,敌军担心遭遇伏击,只得悻悻撤回县城。
刚冲出包围圈,我们身上的汗水和血迹还没干透,又遇到一伙正在修碉堡的敌军。我们当即决定炸掉碉堡,破坏敌人在郓城周边的防御工事。当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时,地皮都跟着颤抖,尚未成型的碉堡就像被砸烂的鸡蛋壳,哗啦啦地塌落下来,变成废墟。大家端着枪,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向全无斗志的敌人。战斗很快结束,我们成功破坏了敌人修建防御据点的计划,当时心里的那份痛快和自豪,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成为一名通讯排长。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拉开战略反攻序幕。我和战友们接到紧急任务,要在湍急的黄河上“架飞线”,确保大军渡河时指挥信号不中断。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与战友们走遍周边村庄,借来两大船木杆。我们将数根木杆捆绑加长,架设到河里用来支撑线缆。敌机在头顶盘旋轰炸,敌人的子弹在河面呼啸而过,我们站在摇晃的船上,一手抓着船帮,一手拽着沉重的线缆,一点点架设,一点点向对岸推进。
线缆炸断了就修,修好了又被炸,我们就反复架!有一次,我在踏冰架线时,脚下冰面突然裂开,我瞬间坠入冰冷刺骨的冰窟窿。我浑身冻得发麻,脑子一片空白,是战友们手拉手结成“人链”,才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份对“通讯不中断”的坚守,为解放平原省(冀鲁豫交界区域)提供了坚实保障,我所在的二野六团三营受到了上级嘉奖。强渡黄河成功后,我继续随大军南征北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转业到地方邮电系统工作。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从当兵那天起,我这辈子就交给了党!在邮电系统工作的三十多年里,我兢兢业业,从不懈怠。1980年离休后,我在社区当了10年楼长,继续为邻居们服务。有时孩子们会来找我,听我讲战斗故事,我在讲故事时会告诉他们要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牢记历史,继承革命传统。
现在的我98岁了,经常一个人靠在窗户边,看着外头越变越好的世界。到处是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上跑着各种各样的小汽车,娃娃们在亮堂堂的教室里念书,老人们在绿油油的公园里遛弯……我好像又看见战友们年轻时的模样,听见那响亮的冲锋号,那些留在战场上的战友们,要是能亲眼瞧瞧今天这好光景,该有多好啊!(聂兴民 口述 魏薇 记录)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法制舆论监督网
执行总编:曹锦宝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