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今年全国两会,科技创新继续引发关注。其中,“杭州六小龙”成为热议话题,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都在思考,应该怎么念好“寻‘龙’诀”。
“‘六小龙’的成功‘出圈’表明,具有‘未来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或许更可能发生在中小创新实体中。我认为支持高科技小微科创公司的创立与发展,是培育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一条重要路径。”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全国政协委员,良渚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欧阳宏伟体会深刻。
欧阳宏伟所在的良渚实验室坐落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地带,致力于在重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诊治方法上形成国际一流的标志成果,促进生物医学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实验室带头人,与一线科研人员交流谈心是欧阳宏伟常年养成的习惯。他发现,很多博士生毕业后都继续待在科研单位,只有少数进入了产业界,导致“科研冗余”与“产业饥渴”并存。
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欧阳宏伟也收集到一些相似的反馈。他告诉记者:“我在湖南长沙、湘潭、株洲等地的高校院所以及浙江省内多家科创企业走访调研时,都发现类似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有的补助方式大多是后期补助,无法解决博士科技人才创业缺乏‘第一桶金’的困境。”
从实验室里产生的一篇论文、一个模型,发展到市场上可应用的技术和产品,技术转化环节至关重要。
欧阳宏伟用水稻播种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农民会先在家中让水稻种子萌发,长出芽把它们播散到秧田,长成幼苗后再移栽到水田中。“而科创人员面临的困境就是有钱买种子也有钱买插秧机,但是用于‘萌发’的经费不足,技术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如此。”
针对这一问题,良渚实验室建立了“双创博士学院”,进入该学院的博士人才不但有导师团队悉心指导,还能获得启动经费、岗位支持,帮助科创人才将成果转化落地、创办企业。
今年是欧阳宏伟归国工作的第20年。他明显感觉到,如今我国已经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土壤,创新的种子处处萌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我认为我国科技人才受到的重视,在世界范围之内都是非常突出的。一系列科研支持政策的出台,让一线科研人员拥有了更好的研究设备和环境,越来越多学生愿意潜心学术,为国科研。”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欧阳宏伟感到视野更开阔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不管是与教育界别的同行交流,还是倾听其他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都为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履行职责、参政议政过程中,我能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科技创新的意义。”欧阳宏伟表示,将继续推进良渚实验室“双创博士学院”的建设发展,为双创博士们争取技术转化阶段的资金扶持,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执行总编:曹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