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路途艰难险峻,但是有您相伴,欢迎点赞分享关注评论
对于今日话题,您有啥想法呢,欢迎讨论
近日,“忻州现代双语学校学生饭中吃出死老鼠”一事引发关注。10月19日,忻州通报学校稀饭中吃出死老鼠:对该校进行警示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并立案调查,罚款10万元。其实不止是忻州,湖南一学院一月连出三件食品安全问题、上海一学院学生吃出鼻涕虫……一件件令人哭笑不得的新闻让我们发现,学生们似乎已经难求干净卫生的食堂。关乎学生身体健康的大事,为何校园食品安全频发,食品安全监控哪里去了?
首先,从事件源头来讲,责任首当其冲应当属食堂承办方。众所周知,食堂作为一个特殊的餐饮经营单位,面对的对象是学校内的师生,承担着提供干净卫生、美味所值的饭菜的责任。而由于其用餐时间集中,用餐时间人流量大,提供菜品多,面对人群特殊的特点,食堂做不到像校外餐厅的高质量也属情有可原。然而,在餐中吃出死老鼠等事件,确是毫无疑问的食品安全管控问题。第一,销售含有死老鼠的菜品,就是校园餐饮从事人员操作流程不规范导致。第二,后厨出现死老鼠,证明制餐环境的不达标,食堂承办方校园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其次,食堂餐饮从事人员向学校承办食堂,学校就应建立完善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做到对食堂承办方的一个制约和规范的作用。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校方监督人员的玩忽职守也是其重大原因之一。只卖给学生吃,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祸不殃己,就假装路过而已?校园食品安全应多方共同维护,多方联合才能强化食品安全发展。
导致食堂承办方不重视食品安全、校内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校方与学生的身份不对等。学生只能选择学校,也只能选择学校设置的食堂。这样的身份不对等导致哪怕食堂不重视后厨卫生、不重视食品安全,哪怕校方对食堂的过分行为不加管制,学生的生活费仍然要流入食堂承办方的口袋。学校不为学生的身体健康照相,校园里的学生就很难获得一个健康卫生的饮食环境。
在忻州食堂事件中,学校最后被警示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并罚款十万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惩罚,但这不能成为事情的结局。食堂又吃出蟑螂、虫子、鼻涕虫,这样的字眼和话题屡见不鲜。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从未离开封口浪尖,又似乎从未被解决。究其原因,是忽视问题所带来的成本和利益不成正比。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多方联合监管校园食品安全,已经迫在眉睫。当吃出一只虫,就要处罚成千上万元的时候,当后厨检测不到位,就要约谈负责人给予批评教育的时候,犯错成本提高了,也许事故发生频率也就会低下来了。
COPYRIGHT @ 2019 WWW.FZYL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舆论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廉政系列片《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 2023021963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37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