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弦、紧弦、调音……在河南省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龙音琴坊,制琴师们正在为参加民族乐器展会定制的古筝做最后的调试工作。
兰考县纪委监委将民族乐器产业作为监督护航的特色优势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清单,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的方式,组织专项督导组,深入工厂看、直面琴农问、直奔企业听,广泛收集意见与建议,为民族乐器制作产业发展纾困解难。
“上次参加展会的政府补贴资金已经到账了,以后再参加展会,不用担心资金不足的问题了。”兰考县君谊民族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尚功对前来回访的堌阳镇纪委工作人员说道。此前,该县纪委监委督查民族乐器产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时,发现因申请流程复杂繁琐,鼓励企业参加民族乐器展会的补贴资金存在发放滞后的问题。了解原委后,该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优化申请流程、细化报销标准,实施一表通办,及时将相关资金拨付到位。
“得益于兰考得天独厚的泡桐资源优势,我们形成了集泡桐种植,音板及配件供应,民乐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兰考民族乐器协会副会长徐顺海介绍说,目前,该县桐木音板供应量占全国的九成以上,全县培育发展各类民族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280余家,年产销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产品涵盖古筝、古琴、琵琶等20多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值30余亿元,带动就业1.8万余人。
“做琴的农户越来越多,但规模小、生存能力差、资金紧张,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无序竞争、品牌创建困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乐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收集到的问题分类梳理,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兰考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负责同志表示。
该县纪委监委以问题为导向,督促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恶意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正常秩序。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难题,督促金融部门根据民族乐器产业发展特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切实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压力。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将干部作风建设和清廉执法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加强对干部作风和涉企执法的监督,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严防趋利执法、选择性执法等违规违纪行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促进民族乐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执纪执法力度,以强有力的监督擦亮兰考民族乐器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兰考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说。(通讯员 张众举)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执行副总编:李守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