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时,薄雾还未散尽,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梅东村的陈建才已带着10余名村民走进花菜田,弯腰挥镰收割。晨露沾湿的绿叶间,饱满紧实的花菜如同白玉一般,随着镰刀起落滚进竹筐,散发着一股清新的香气。
“新鲜的花菜要赶在中午前进入冷库,看准市场需求后发货。”面对来访的漳浦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干部,老陈直起身,抹了把汗说。他身后的田埂上,花菜泡沫箱已蜿蜒成一条白色长龙。老陈感慨道,谁能想象,眼前这片50余亩的丰产田,两年前还是撂荒的地块。
漳浦县是福建省主要的出口保鲜蔬菜种植区之一,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9.2万亩,年产蔬菜60.5万吨,产值近22亿元。近年来,漳浦县纪委监委紧盯助推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专项监督,推动行业部门扛牢主体责任,抓好政策落实,确保特色农业项目、产业廉洁高效运行,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此前,漳浦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在开展日常监督时发现,梅东村有大片土地长期失管,杂草丛生。该纪检监察组及时将此问题上报县纪委监委。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依托“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及时推动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等职能部门联合行动,三个月内清理撂荒地1226亩,同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2024年夏收后,老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了这片复耕地,并打算种植花菜。漳浦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跟进监督,收集种植户普遍反映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搭建试验示范基地,引进优质品种,同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在该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推动下,县农业农村局组织高级农艺师、技术专家等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保障蔬菜等作物稳产增产。
“头茬种水稻,二茬种花菜,农技站专家手把手教水肥配比。”老陈将种植花菜的过程向来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娓娓道来,如今每亩产量突破5000斤,如果按照每斤1.5元的价格出售,这片花菜田将带来近40万元的收入。
说话间,太阳已渐渐升高。石榴镇纪委监察组干部小林协同村纪检委员正对照惠农政策落实清单逐项核查,“土地流转补贴是否足额发放?一次性种粮补贴资金到账没?农资采购有没有吃拿卡要?”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监督台账,2024年以来已推动镇职能部门解决灌溉渠淤塞、冷库租赁纠纷、机耕路失修等5个问题。
为护航特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漳浦县纪委监委不仅聚焦产业项目资金监管、惠农政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农田水利建设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同时还建立起“县纪委监委+乡镇纪委+村级纪检委员”三级监督网络,对种植、销售等环节开展全链条监督。
在新修建的机耕路上,工人们准点将包装好的一箱箱花菜搬运到车厢里。“以前扛着箩筐走好几百米路,现在货车开到田边,损耗率从30%降到5%。”老陈蹲在田埂上,目光扫过连绵的菜田,“有好政策的扶持,农民不愁种田没有好收成!”(通讯员 杨特团 洪锦城)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执行主编:王全明